【正版LH】内生与外依:迪麻洛峡谷卷入世界体系的研究 新华书店畅销图书书籍 政治与军事 中国政治 地方政治 李亚锋, 何国强.

  • 【正版LH】内生与外依:迪麻洛峡谷卷入世界体系的研究 新华书店畅销图书书籍 政治与军事 中国政治 地方政治 李亚锋, 何国强.
  • 所属分类:
    发货地:怀化
  • 价    格:44
  • 市场价格:
  • 今日价格: 有特价请联系
  • 优惠详情: 剩余数量总共数量
  • 最近热度:
  • 累计热度:
  • 综合得分:
  • 信誉得分:
  • 品牌:
  • 货号:55661c98b1dd
  •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佳阅图书专营店

        本商品由佳阅图书专营店提供,通过佳阅图书专营店完成交易,请放心购物

  • 产品名称:内生与外依--迪麻洛峡谷...
  • 是否是套装:否
  • 书名:内生与外依--迪麻洛峡谷卷入现代世界体系的研究
  • 定价:52.00元
  • 出版社名称: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 作者:李亚锋
  • 开本:16开
  • 书名:内生与外依--迪麻洛峡谷卷入现代世界体系的研究

基本信息

书名:内生与外依:迪麻洛峡谷卷入世界体系的研究

定价:52

作者:李亚锋, 何国强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1

ISBN(咨询特价)

字数:

页码:254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558 g

编辑推荐


1.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成果《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系列二中的一本。
2. 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迪麻洛峡谷卷入世界体系方面研究的不足。

目录


导论
一、现代世界体系视野下碧罗雪山地区的民族生计变迁
二、作为样本的迪麻洛
三、研究综述
章传统时期的地理闭塞与自然生存
节采集、与刀耕火种
一、刀耕火种
二、采集
三、群体内部的协作与互助
第二节土产的政治纳贡与剥夺
第三节地理阻隔与剩余不足对外界交换的制约
第二章民国开发后商品交换的初步发展
节行政设置与农业推广
第二节驿道修建与商贸促进
一、驿道修建与道路疏通
二、商贸活动的发展
第三节材、皮毛的输出与土、洋货的输入
一、从物物交换到货币交换
二、材、皮毛的输出
三、土、洋货的输入
第三章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交换的推进
节边区改造与基础条件的改善
一、农牧生计的发展
二、交通条件的改善
第二节土特产品的国家统购
第三节粮食调拨与工业品的乡村推销
一、粮食的调拨与输送
二、工业品的民间推销
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商品的加速渗透与输入
节公路修建与车辆运输的发展
第二节店铺、集市等基层市场体系的建立
一、店铺
二、集市贸易
第三节现代商品的广泛消费与使用
一、粮油
二、农资
三、服饰
四、副食
五、能源
六、家电及其他电子产品
七、车辆等交通工具
八、机器
九、品
第五章地方资源的竭力输出与不足
节野生资源的掠夺与日益枯竭
第二节珍稀林木的盗卖
第六章劳力市场的进入与制约
节资金进入与劳力转移的带动
第二节本地其他务工机会的寻找
第三节省外务工的制约
第七章生存自给与自我保护
节农业种植
第二节畜牧养殖
一、高山牧场
二、山腰牧场
三、河谷牧场
第三节手工产品及其他
一、食物
二、燃料
三、住所
四、工具
五、骡马运输
六、传统手工业
第四节劣质品的禁售与危险品的处理
第八章国家力量的帮扶与依赖
节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二节“造血”与内生力提高
一、农牧业生产力的提升
二、技能培训与教育
第三节“输血”与资金补助
一、直接补助
二、间接补助
第九章游离于现代世界体系边缘的迪麻洛峡谷
节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区
第二节局部卷入与融入之困
一、地方自身对世界体系“贡献”程度有限
二、世界体系对地方吸纳能力有限
三、国家中介作用有限
第三节文化资本与边缘地位的改变:
一个旅游创业者家庭的实例分析
一、阿洛的个人史
二、做导游
三、开客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提要


历史上长期处于边远闭塞状态的滇西北高山峡谷地区,是如何逐步扩大其与外界社会经济系统的和交往,并最终参与到当下的整个全球化进程当中的?实现这一过程的具体方式、动力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和结果是什么?当地民众的生活及命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针对这些问题,本书从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宏观视角出发,选取位于该地区的碧罗雪山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村落作为田野考察样本,通过深入的实证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进行了研究和回答。

文摘


页:



插图:



刀耕火种需要大量的荒地和山林来支撑。原始的土地公有形式满足了这一生产方式的进行。封建时期,尽管内地农村中的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已经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但边远封闭的怒江峡谷地区,土地私有制表现得并不明显,该地区的怒族等依然保留着较为浓厚的原始土地公有观念。根据《怒族简史》的讲述,怒族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度括村社公有、氏族公有和家族公有三种。
(1)村社公有地。怒族居住的村寨称为“卡”,一个“卡”基本上是由两个以上的氏族所组成,因此一个村寨实际上便是一个村落公社。每个村社依照自然地势形成自己的辖区范围,各个村社都有自己的公共山林、猎场、黄连地、漆树林、轮歇地。外村人一般不得随意侵犯和使用村社公有地,否则会引起纠纷。
村社公有地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两个不同的氏族共同居住在一个村寨里,共同占有一片山林、猎场和土地;另一种是分布在几个不同村寨的具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和家族共同占有一片山林和土地。凡是村寨成员,只要征得头人的同意后,均可自由开垦荒山荒地,但不得据为己有,更不能私自买卖。
适应于轮歇丢荒和自由开荒的特点,村社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号地”的特殊分配方尸即缺地成员可以单独或伙同几户人家于春耕前选择自己认为合意的一块土地,砍去一片树枝,或垒石为界,或插上树桩为记,这块荒地就算被人“号定”。凡是已经被人号定的土地,他人不能再来开垦。号定的土地可以长期占有和使用,但不能私自买卖,等到丢荒之后,其他村寨成员又可以继续耕种。
在迪麻洛,至今仍可见到这一“号”物习俗的踪影。举一个砍柴的例子。有一次,笔者跟随一位村民上山去捡柴火,山路两边不时会发现一些树枝,而该村民竟视若无物地继续往前走,笔者疑惑地问他,为什么不捡这些树枝?他回答说,这些树枝已经被别人选好了,也就是“号”定了,不能再随便去碰。笔者又问他,如何知道树枝被别人选好了,标记在哪里?他指着一根树枝对笔者说,有刀砍去一部分枝权的树枝都是别人已经选好了的。仔细再看,的确如此。

作者介绍


李亚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民族学博士,擅长民族学研究,参加了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青藏高原东部三江并流地区民族文化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和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三江并流峡谷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的课题,参加了《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的分册写作,这套丛书荣获(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其代表作为《碧罗雪山两麓人民的生计模式》(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与李何春合著)、《人类情怀和阶级使命的又一结晶——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调查思想》。

热门相关信息